超級電容器與電池組合應用原理
目前,將功率型的超級電容器和能量型的電池在物理層和封裝層相結合已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2008年,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SIRO)宣布研發了一種先進的鉛酸電池,其克服了鉛酸電池技術的主要限制之一:在部分荷電狀態(SOC)下的快速充電能力和拓展操作。要實現這一點,CSIRO使用活性炭雙層超級電容器電極取代了充電時呈現酸性的負鉛電極的一半,并將這種產品命名為超級電池。
在CSIRO的設計中,負電極引線電池部分和AC部分平行放置在電極中,已保留這兩種技術的最佳性能。由于電池的一個電極-正極沒有變化,本產品屬于電池和超級電容器在物理層的結合。CSIRO使用此超級電池在本田insight混合動力電動汽車進行測試,實現16萬km不更換電池。
位于日本橫濱的古河電池有限公司已開始批量生產超級電池,并于2008年授權給賓夕法尼亞洲的東濱制造公司。同樣位于賓夕法尼亞洲Axion電力國際公司用AC完全取代負極,綽號為CapBat,研制了不同型號的超級電池,開始批量生產并應用到地面車輛中
超級電容器單體或組串與電池單體或組串串聯的直接并聯結構的概念。這種無源并聯式產品層的配置而不是物理層的配置,相當于現有能量和功率儲能技術產品的整合。這種直接(或串聯或無源)并聯配置的一個問題是,相對生硬的電壓源電池有效鉗位電壓存儲電容器裝置,從而嚴重地限制了其作用。直接并聯連接時,從鉛酸(pb-acid)到鎳金屬氧化物(NiMH)到鋰離子(Li-ion)會出現效益遞減的現象。其原因是,先進的化學電池產品,例如NiMH和Li-ion,已經具有良好再充電能力的高循環化學性能和相對低的阻抗。
相關資訊
最新產品
同類文章排行
- 什么是超級電容器的跌落實驗?
- 對于現代電子設備來說,是選擇電池還是超級電容器?
- 超級電容器的平均使用壽命結論
- 超級電容器作為儲能元器件的相關概念
- 混合型超級電容器(鋰離子)的儲能特性講解
- 超級電容器在混合動力電動汽車的具體作用
- 超級電容器在交通工具中的應用案例
- 超級電容器功率和能量的原理分析
- 超級電容器與電池組合應用原理
- 超級電容器單體模型的結構解析